|
|
端午刚过,山西大宁罗曲村的暖风呼呼地吹。村外几个大棚的棚膜哗啦啦响,像没绷紧的鼓皮。 十多年前,县里瞅准罗曲村平整的地形建大棚,老贺是头一个签承揽合同的——靠着让瓜果错季上市的巧劲儿,每年能多挣个五六千元。在老贺带动下,最初那几年,不少家庭种大棚“翻了身”。 这些年棚架旧了,种田本钱高了,乡亲们种大棚的收入不如早年。就在大伙儿忧愁时,县里新方针下来了:修暖棚,政府补助80%,农户每亩掏4万多块;建拱棚,补助70%,农户每亩掏1万多块。最要紧的是,新盖的棚归个人! 这方针本来是场及时雨。可乡亲们围着老贺倒苦水:“本来承揽的费用低,现在得自己多掏钱”“补助是好,可个人出钱不是小数哇”“新棚归个人不赖,可种啥心里不托底”…… 忧虑挣不到钱,是由于这些年咱们被农产品商场动摇整怕了。比如,看西红柿价高,咱们一窝蜂种西红柿,谁知西红柿价格往下走;改种甜瓜,甜瓜又烂了市…… 和老贺促膝坐在地头谈天,他诚实地问:“政府能不能告知咱们,种什么能稳赚不赔?” 这个问题,记者欠好答复。由于种什么不种什么,得依照商场规律;政府大包大揽,明显不当。可乡亲们面临的烂市问题,又有必要面临。记者把在滨海采访的故事讲给他听:有个村子,乡亲们总能掌握商场,不管种什么,都能契合商场需求。 “诀窍便是,村里有一批‘能人’,咱们跟着‘能人’走。比如,当地村村都种杨梅,价格自然会受影响。前些年,这个村有位‘能人’动了脑筋,用大棚罩住杨梅树,成果,果子提早半个月上市。乡亲们跟着学,就靠‘这口鲜’,家家都赚得盆满钵满。” |
|
相关新闻
推荐产品
|
联系人:孙经理
手 机:13864483567
电 话:0533-5751697
公 司:hth官网下载
地 址:淄博市淄川张博路电磁厂南50米路西